上一页|1|
/1页

主题:写给炒房者(客观)!

发表于2005-08-14
    在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投机对象不是股票、房地产,也不是荷兰油画,而是一种花卉———郁金香。1562年,当第一车郁金香从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运抵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时,这种阔叶的多年生球茎草本植物被认为具有重要的“传播知识和观赏艺术”的价值。欣赏和栽培郁金香不久成为时尚,并演变为投资风潮。稀有品种的花价没完没了地攀升。一支以前一文不值的郁金香花茎可换得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骏马和一套马鞍。后来的事情就更离谱了、更可笑了。据《布莱恩维尔游记》记载,一个年轻的水手因为通报船讯被一位商人奖赏一顿早餐。这个郁金香投机商后来发现,货物中少了一枝价值3000弗罗林(约合5万美元)、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花茎。当他急匆匆地找到那个水手时,小伙子正津津有味地就着咸鱼大口咀嚼“那个被他当做洋葱的东西”。1636年,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的股票交易所全部开设了郁金香交易所。花价的涨落造就了一大批富翁,而花价的每一次高涨都使更多的人坚信,这条发财之路能永久地延伸下去,世界各地的富人都会跑到荷兰不问价格地收购所有的郁金香。一枝花还没露出地面,就以节节上涨的价格几易其手。没钱的人抵押房产借贷投资,巨额贷款不断堆积到小小的花茎上。 
    不知从哪一天起,不知为何缘故,一些更聪明或胆小的人开始退场。这个迹象被人察觉后,抛售即刻变为恐慌,花价从悬崖上向下俯冲。巨富沦为乞丐,抵押房产者无家可归。 
就像现在炒房者,第一批卖郁金香的赚钱了,第二批也赚钱了,因为你一直相信有更笨得人相信这个物超所值的东西会有第四批、第五批人买,但是您确定自己永远都不是最后一个傻瓜吗??????
发表于2005-08-15
郁金香真的是除了观赏就没什么用了
发表于2005-08-20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