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转载:如果让90后生活在50年前

发表于2009-09-30

    那个年代,年轻姑娘打扮成这样,可能有三个结局:

    被唾沫淹死、被父母打死、被收容劳教或是送进精神病院!

    让90后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将如何?         

    也许,看见我写的这个话题,就有人说是瞎扯蛋,但本人意在扯扯蛋。因为有人或许认为,如果90后生活在五、六十年代,还不是要和当时的年轻人一样生活吧,还能有不同的。因之而否定我这话题。但我想,既然是假设,是为了一种比较。说说两个时代下年轻人的生存环境及精神品格的差异。就拿女孩子的穿着来说,那时绝不敢穿得花哨的,连样式和颜色都不敢前卫。哪比得上现在的女孩子,年纪不大,就知道玩性感了。曾经有位老年人对现在的年轻人的时尚想不通。我说:现在年轻姑娘过早地懂事了,穿衣都知道节约用布了。或许,现在的年轻女孩子不敢相信,那时,穿着“奇装异服”会有什么结果?我想极可能有三种结果:被唾沫淹死、被父母打死、被收容劳教或是送进精神病院!不过,物质决定意识,那种温饱时代之下的审美观,绝不同于现在个性化表现需求下的审美观。审美观不一样,所以那时的年轻姑娘及成年女人,想都不会想要用暴露的方式来展示身体。那时,有衣不蔽体的穷女人,但绝没有如此裸露来追求美感的。这也许,就是社会真正的发展。如果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那些个时代,我想他们的生活状况,也会完全不一样。所谓的“时势造人”,反映了环境和社会条件对人的深刻影响。     

    首先,肯定无老可啃,也无需啃。初次听到“啃老”这一说,以为这是吃人,并且是年轻人吃老年人。当代文明社会,还会有吃人的事儿发生吗?后来,弄清这啃老的意思后,才明白这只是一个将眨巴眼说成瞎子的用词。言子女靠父母长辈的老本讨生活。当然,说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无管80后、90后,似乎他们都是“啃老”的高手。于是生出一个“族”来。阵容挺庞大的。但是在五、六十年代,工农阶级得到了解放,资本家和地主富农的财产,许多被清算了,后来搞人民公社大集体,生产物资集体或国家所有,无产阶级几乎都没有什么存款,温饱时代能够混个肚儿圆,就是百姓的理想。作为年轻人,都得自己劳动,也无老本可啃。再说,那时,经济困难时期,搞的是计划经济,生活压力大家相当,也无需啃老。那时,看不起的就是靠人家生活的人,即使靠的是自己的父母。但现在年轻人生存发展的压力大,成本高,面子观点也更强了,没有几十万,成不了家。光靠工资存款想买套房,也确实不是件容易事。不啃老还不行。当然,有些年轻人炫富,其实像三岁小孩玩大人的钱包似的。自己不觉无聊,旁观者都不会当回事儿。

发表于2009-09-30
 其次,能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那时大学没有多少所,能上大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真是烧了高香的事儿。物以稀为贵,这人也以稀为贵,似乎这是市场决定的。但那时还不怎么明白市场的概念。那时,能上大学都是天之骄子。但后来,考试制度废止,上大学靠推荐,主要是推荐那些苗子红根子正的穷苦家的孩子。但无论怎样,许多年轻人想读大学,只能是望“月”兴叹。而改革开放后,国家真正的重视教育,增加教育投入,高中扩招,大学扩招,让本科生、研究生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但随着自主择业的开始,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步加大,让有些年轻人对读大学产生了迷惑。现在这社会,不是说读书无用,相反对年轻人素质要求大大提高了。不仅要读大学,还得终身学习,还得学以致用。五六十年代,能识字就是人才了,现在你能背下所有的课本,也不一定被称作人才。关键是学用结合,活学活用。这是对年轻人提出的新挑战。     
发表于2009-09-30
 再次,人生理想绝不会是买房。五六十年代的年轻人,大多是热血青年,认为青年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那时的年轻人,一腔热血奔涌,一颗红心向党。而现在的年轻人,虽然在国家大事上,也能表现出爱国热情与激情,但更多年轻人,缺少了理想和信仰,以及社会责任感。现在的年轻人,在精神上易导致空虚,而物质追求的理想非常明确。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不好的经济危机时期,高房价的居高不下,让买房成了更多年轻人的生活理想,甚至是梦想。而五十年代,年轻人参加工作,不需要交钱,至少可以住集体宿舍,结婚后,就可分配住房,这种原始的“共产主义”,虽然看起来,不让人忧心,却也始终住不上现在这么好的大房子。
发表于2009-09-30
第四,不会把韭菜和小麦弄混。过去讽刺进城里去游玩的年轻人,当他回到农村老家,看见父亲在田里裁苕,就故意装洋,问:你这个大叶叶,红梗梗的东西,是啥子?父亲抬手就是几耳刮子,儿子赶快说:别打了,别打了,小心把苕秧子踩烂了。过去,当干部也得经常下乡驻点,城市青年还上山下乡,和基层、农村、大自然联系紧密。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受书本之累、网络之累、情感之累,而疏于和农村、大自然等接触。可以说,五谷不分的人,大有人在。如果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那个时候,是绝不会把韭菜和小麦搞混的。而现在,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弄不清,才是有出息的表现,和“农”字离得越远才越好。这让许多人在就业上,不务实,太看重面子,放不下架子。一方面是人才拥挤过剩,另一方面,有些行业的工作却少有人问津。
发表于2009-09-30
第五,绝不敢在公共场合拥吻。五六十年代,意识形态被看得很重。就是男女之情,以及处对象,都得按照规矩来行事。否则,就触及到生活作风以及政治方向性问题,让人不寒而栗。那时就是正规谈恋爱,也不能在公共场所显摆,更不能婚前同居,那可是非法的。现在许多年轻人,很容易受到各种诱惑,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变得前所未所的不单纯起来,甚至小小年纪,就知道追求物质享受。以前说,没有二十岁的少女会为钱嫁给一个男人,但现在的小年轻,过早的社会化。并且年轻人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生理上,都开始早熟。许多年轻情侣,在公共场合也常常旁若无人地接吻、调情。她们敢于在公共空间中,占一小块透明的空间为私有,并且就像在密室中一样享受到行动的大胆和自由。     
发表于2009-09-30
 同时,对长辈讲话,肯定得称“您”。以前,年轻人对辈份高但年纪比自己轻得多的人,也得叫您。尊老爱幼,以前更多的是尊老做得好,而对孩子就没有现在这样溺爱,因为那时还没有实施计划生育,多数家庭中孩子较多,也就没把孩子看得那么金贵,在管教上就严。现在的孩子,一生下来,许多都有几辈人来共同呵护,甚至全家人都要围绕着孩子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打也不忍骂也不忍。加之,现在处于开放环境中,孩子接收新东西的途径太多,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自我中心,以及叛逆个性。随着信仰的缺失,物质条件的根本改观,更多的年轻人容易在物质享受中,成为精神的穷光蛋。更多的年轻人,对老人和长辈说话,不用敬语,在他们心目中,这敬老并不重要,关键是上辈人爱幼才是关键。因之,他们不再称长辈为您了,觉得礼貌这东西让人不自在。甚至他们在追棒年轻偶像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年轻的好处,甚至瞧不起年纪大的人。这让当代年轻人,不再像上辈年轻人那样富有社会责任感,也不及他们有做人的内涵。
发表于2009-09-30

 

在哪个时代,就有哪个时代的特质

 

如果50年前的人,生活在现代,也会和我们一样滴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