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辽宁省将住房公积金转换为“租房补贴”

发表于2012-06-08

我省公租房比例偏低。 资料图片

“辽宁省可探索公积金制度向政策性住房开发的金融转换改革。从住房公积金中直接提取适当比例转化成住房保障基金,用于公租房的住房补贴。”日前,九三学社辽宁省委的专门课题组在调研中提出了上述建议。

作为满足中低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需求的有效载体,公租房已成为政府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信息不对称、分配不均等以及选址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公租房发展的瓶颈。

发表于2012-06-08

公租房的比例偏低

据了解,按照与国家签订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2011年辽宁省应完成公租房7.2057万套。而在实际完成的7.2382万套中,新建的有2.2622万套,购买的有0.1355万套,改建的有674套,长期租赁的有4.7731万套。“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目前公租房的比例还是偏低的。2011年在我省计划完成的33.79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公租房是7.21万套,仅占1/5左右。其中新建比例不足1/3,长期租赁比例不足2/3。”九三学社辽宁省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长期租赁的住房中,有个别房源是企业的集体宿舍,这些集体宿舍并未完成纳入公租房的统筹分配范围,严格意义上不应列入公租房指标。”

发表于2012-06-08

社会资本参与度低

据调研组一位负责人介绍,公租房的工期一般为两年半左右,随着每年开工数量的上涨,在建工程不断累积,任务量也会逐渐加重。在这里,土地和资金仍是困扰各市建设公租房的难题。“我们在走访中发现,除了部分地区地方财政支出不够之外,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不高,债券、保险和银行间市场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尚未充分发挥作用,也是制约公租房发展的问题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不少商品房项目中都有配建公租房项目,然而对于前者来讲,公租房的建设进展并不快,甚至很多市根本配建不出去。而在调研组看来,造成这种状况最重要原因就是公租房建设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辽宁省的公租房,在税费减免、配套建设费用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政策。而现有的公租房租赁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收益市场,租金收入和投入资金本息难以平衡,这就使企业缺乏了积极性。”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省内的公租房建设依然是国资甚至公积金担当重任。对大部分区县来说,短期内规划建设公租房的资金压力依然很大。”

发表于2012-06-08

确保“土地等建房”

针对公租房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省政协调研组表示,要解决房子问题就要先解决土地的问题,而首先就是要确保“土地等建房”。“政府应当积极盘活、优先供应存量土地、储备土地和批而未用土地,建立年度建设用地计划与住房建设规划‘同步编制、同时报批’的机制,对公租房用地实行单独编制重点保障,确保公租房建设用地‘应保尽保’,这样才能实现土地等建房。”

据有关测算,如果免收公租土地出让金,且政府部门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只要公租房租金达到市场租金一半,者就能获得足够收益,若在此基础上引入房地产信托资金,公租房的利润率将可达到8%。”

发表于2012-06-08

尝试转化租房补贴

报告中还建议,政府应当探索公积金制度向政策性住房开发的金融转换改革。在抓紧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明确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规定,从住房公积金中直接提取适当比例转化成住房保障基金,用于公租房住房补贴。“鉴于目前公积金的归集、管理、使用、监督和保障性住房事权均由地方政府行使和管理的现状,政府可以组建省级政策性住房保障建设金融机构,为各级政府或各类开发商建设和供应保障性住房提供贷款支持。”一位调研组成员向记者表示,“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保障性住房的融资问题,还可以促进现行公积金制度和公积金管理经营实体向政策性住宅保障金融机构转换,有利于提高公积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