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购房者能绷住吗 ?现在该不该买房子

发表于2005-08-19


    有一个现象,也许大家熟视无睹,却是事实:在所有以房地产为主题的论坛、研讨会、分析会等活动中,我们见不到房产商与买不起房子的穷人面对面交流的场面,我们也见不到普通购房者与房产商对话的场面。 

    一句话,穷人和普通购房者,在房地产领域被剥夺了话语权。 

    按道理,这是不公平的。但是,这种不公平,不但现在存在,过去也存在,而且存在了很长的时间。 

    这种话语权的不公平,直接造成了房地产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其结果,就是这么多年以来,充斥着媒体版面和频道的,要么是房地产商的声音,要么是被房地产商收买了的所谓专家学者的声音,要么是与房地产利益攸关的地方政府的声音,当然,对房地产广告求之若渴的媒体也难免深陷其中推波助澜。这是房价一路疯涨的重要因素。 

    当然,凡事物极必反。当房价涨得购房者无法承受的时候,中央政府开始出手干预了,有良心的经济学家跳将出来为普通百姓说话,有良心的政府部门用数据告诉大家房地产的暴利到底有多高。 

    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购房者,其实有比话语权更厉害的武器。 

    股市里有所谓“用脚投票”一说。当某家上市公司业绩不佳,且对股民态度不好时,股民将手中的股票一股脑儿抛掉,一走了之。这就是“用脚投票”。 

    现在的房地产领域,购房者正在“用脚投票”。从今年3月中央连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准备购房的人,捂紧了自己的钱袋。他们停止买房、进入观望状态。 
用一句经济学术语,楼价进入博弈状态。 

    这种博弈状态是全国性的,是以前没有的,也是房产商始料未及的。 

    几个月之后,房产商开始坐不住了。有人发出了消费者的钱袋还能捂多久的疑问,认为消费者的钱袋捂不了多久了,不久将开始购房。 

    到了8月,认为楼市将回暖的言论开始多了起来。这些言论,不但认为北京的房地产开始回暖,甚至传出了其他城市房价潜力巨大的消息。 

    更有甚者,有人公开呼吁,如果有钱就买上海的房子。这种言论认为,现在对于上海楼市的价格,大多数人不管是心理预期、还是经济承受能力,均是能接受的,关键出于对政策的不可预期性的担忧,导致大家抱着观望的态度。 

    以上种种唱暖楼市的声音,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房产商绷不住了。
发表于2005-08-19
购房者能绷住吗? 

    这确实是一个大疑问。如果某一个地方购房者绷不住了,积攒了几个月的购买力突然爆发,将可能导致该地房价快速攀升,进而对全国的房价形成重大影响。 

    购房者能不能绷得住是个疑问,房产商能不能绷得住也是一个疑问。因为现在的房产商,正是最难熬的时候。如果某个重要城市的房产商率先降价,将可能导致全国性的房价下滑。甚至,经济学家预言的“上海降50%、北京降30%”都有可能出现。 

    之所以说房产商目前处在最难熬的时候,是因为2004年有一个土地“8·31大限”。由于“8·31大限”的影响,很多房产商开发的楼盘都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集中上市。以北京为例,今年下半年将有86个楼盘上市,几乎相当于两天就有一个。 

    一方面,房产商的上市楼盘很多,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淡季”,购房者捂着钱袋不买房了。在丰收季节遭遇滞销,这就是房产商目前的境遇。 

    因此,2005年下半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大较量的开始,房产商和购房者在比耐力、比信心,看谁先屈服。 

    笔者无法判定,这场较量最终谁将胜出。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任由房价继续上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将是一场灾难。日本房地产“地价不灭神话”破灭之后,连跌13年,连带整个国民经济长时间振兴乏力。这个教训,近在咫尺,不可不察。(
发表于2005-08-31
大多数人不管是心理预期、还是经济承受能力,均是能接受的,关键出于对政策的不可预期性的担忧,导致大家抱着观望的态度。
发表于2005-08-31
2005年下半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大较量的开始,房产商和购房者在比耐力、比信心,看谁先屈服。
发表于2005-09-02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