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聂梅生认为:遏制房地产过热宏观调控初显成效

发表于2005-08-02
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会长聂梅生日前认为,我国有关部门从2004年开始对出现过热迹象的房地产业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初显成效,从目前已经得到的一些反馈来看,有些方面成效还十分明显。

聂梅生说,根据发展改革委和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第二季度,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与一季度9.8%的涨幅相比,商品住宅回落了1.8%。这正是宏观调控希望的,而且只有短短的一个季度,不能不说成效是显著的。

据聂梅生介绍,这次宏观调控是双向调节,供给和需求相组合。投资增幅回落,各种各样的房地产投机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今年16月份,北京、浙江、上海商品住房新开工面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北京的负增长率高达31.7%。各地退房比例大增,仅成都的退房数就超过200套。在需求方面,二季度定金及预收款增幅快速下降,40个重点城市的定金及预收款同比增幅:13月份为37%,4、5、6三个月的同比增幅逐步下降,分别为15.58%、17.32%和11.08%。也就是说商品房预售的增长趋缓。这充分说明宏观调控的效应初步显露,从房价、供给、需求三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是有成效的,而且成效是明显的。

长期关注房地产过热现象研究的聂梅生指出,目前几乎在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市场交易量下降的情况,供需双方交易出现了冻结效应。5月份北京市新增商品房交易数量锐减48%,多个区县交易量为零,五月份登记交易面积156万平方米,在国八条发布前的4月份,是298万平方米。上海4月份的一周成交面积是40万平方米,三个月之后7月份的一周成交面积是15.9万平方米,同比一周间交易量下降61%。交易量下降说明市场的需求下降。这次宏观调控措施出台是要打击投机投资性的需求,但是自用性需求也随之停顿和趋缓了。

聂梅生表示,宏观调控政策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部分地区也并不明显。各个地方的情况不同,有些地方房地产本来还没有起来,不可能因为新政策出台之后,就急速地萎缩。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