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冰点时评房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怎么办?

发表于2005-07-10
两条和房地产有关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条是新华社以“楼市调控:政策效应初现结构问题未解”为题发表文章,再次对一些地方政府调控楼市不力的行为进行批评。第二条是在北京一处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售楼处外,很多人为了拿到房号,已经搭起帐篷,不分昼夜地守候了两三个月。 


这样两条新闻说明了什么呢?第一,说明中央关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符合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的民众的利益。第二,中央的这项得民心的政策落实得并不好,新华社文章中焦虑的语气和北京那道“独特的风景”都证明了这一点。 


为什么中央的政策难以落到实处?原因,诚如新华社文章所说,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联手阻挠。开发商的行为受逐利本性的驱使,自不待言。地方政府本应该无条件执行中央政策,为什么却推三阻四,态度暧昧呢?关键在于,地方政府也有自己的独特利益,就是要靠抬高房价来获得更多的资金。这不仅是为了拉动GDP来获得更耀眼的政绩,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利益在里面。显然,这种“独特利益”既不与中央的利益重合,也不与普通民众的利益重合。 


当然,中央应该是有足够的权威来迫使地方政府就范的。但中国实在太大、太复杂了。从东部到西部,从北方到南方,情况千差万别,“下有对策”的“对策”真可谓“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在地方政府不愿意自动落实中央政策的前提下,认为单靠中央的督促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是假定中央是“千手千眼观音”:监督成本为零,执行成本也为零。只要稍一思索就知道,这个假定肯定有误。 


中央不是“千手观音”,怎么办呢?难道就只能看着房价节节攀升而徒唤奈何吗?我注意到,在这场关于房价的“大棋局”中,有一方一直没有参加博弈。到目前为止,他们通常只是扮演了博弈的背景或者“游戏旁观者”的角色:这就是广大中低收入的民众。他们最有热情监督中央政策的落实,因为他们将是这些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他们也最有能力监督中央政策在各地的落实,因为他们就居住在当地。如果他们能够参与进来,那岂止是“千手千眼”?简直是亿万双手,亿万双眼! 


既然如此,那他们为什么只能做“游戏的旁观者”呢?在我看来,这主要是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一个是力量整合的问题;再一个就是参与的渠道问题。这两个问题,对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而言,都不是问题,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地荒论”,就是他们联手搞出来“杰作”。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