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完美住宅的三种境界

发表于2005-11-17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指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这段话描述了进行艺术创造或学术研究的历程,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大致的意思是这样:艺术家首先要高瞻远瞩,看清前人所走的道路,总结和揣摩前人的经验,这是艺术创作的研究起点。第二步,要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不惜一切地进行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第三步,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创性的贡献,犹如在灯如海,人如潮的佳节之夜,千追百寻终于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一样。
    我认为建筑也莫不如是,完美的住宅也必须有其循序渐进的三种境界,才能达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高度。
    第一种境界用诗句来表达就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住宅从原始的野外洞穴进化而来,最本源的目的是构筑封密的空间以便居住,这也是人类的最原始需求,在这种原始需求的基础上,也必须有人性化的内涵,这是人给予住宅的思考。人们本能地赋予住宅某种庇护场所的功能,因此,对我们来说,很自然地认为进行“求田问舍”的活动是为了获得栖息庇护之地。
    但是,绝大多数的完美住宅并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只为遮风蔽雨而建造,它们不只是栖息之地,也不仅是实用场所,除了保护其私隐的内涵,也有向外展示其内涵的外延。
    我所引用的白居易的诗句,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其对朋友的邀约,希望朋友能在天寒欲雪时前来对饮,除了绿蚁新酒,红泥火炉,欲雪晚天之外,还需要有温暖的居所(能抵御天寒地冻),包容人的环境(烧起火炉,对饮相亲)进行呼应,这就是美好生活的支撑点,也是完美住宅的第一种境界:既以其温暖愉悦的特质向外展示其内核的完整与吸引力,又必须有提供给人们进行私人活动的空间及场所。
    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中的一个典型,他好酒贪杯,行为放荡不羁,无拘无束,有时居然脱去衣服,在房子里赤身裸体,被别人看见了,纷纷嗤之以鼻,而刘伶却说:“天地就是我的房屋,房屋就是我的衣服裤子。你们这些人钻到我裤子中来干吗?”
    现代人当然不可能象刘伶这般狂狷,但把房屋当作衣裤确实也是一个很适当的比喻,例如要合身、舒适、透气、凉爽、温暖。这几个要素都与住宅的特点相符。住宅本身不是一个虚拟的符号,也不是一种概念,而是物质实体构成的空间,能体现出一定的精神内涵和气质,令人置身其间,会领略到心旷神怡的联想及产生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情感共鸣和碰撞。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阐述了温暖包容的境界。作为完美住宅的第二个层次除了温暖柔和这种因素的需求外,进一步的境界就必然是清静了,清静到何种程度,就要看对住宅的经营。“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红楼梦》。这是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所论及的一种境界的追求,我觉得是代表了清静境界的一种高度。全句无一静字,却得静之三味,茶事已闲,由动返静,而余烟尚绿,这种色感似胶着状态,从容地凝聚于空中,多么令人心神俱醉;而在幽窗之下,围棋方罢,仍然由动转静,拈棋之手,不觉温热如昔,仍然保留着棋子微微的寒意。佛家常以“清凉”来比拟摆脱一切爱憎而达到无烦恼的境地,住宅能清静至此,莫说上升到悟无上道的境界,至少能消除生活导致的焦虑感,从而称得上“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八个字了。
    达到了温暖和清静这两种境界外,作为住宅的本身,并不是要与外界彻底隔绝的,还必须与外界保持有机的联系,所以一方面需要景观资源的配合,让视觉感知过程中产生愉悦的心态,如古印度的筏蹉衍那在其《爱的格言》中说:“居室要能够愉娱人的视力。”住宅也反映了居住者的矛盾统一观念,既希望与外界保持适度的距离,获得独立性和安全感,又与外界结合在一起,存在一条通向大自然,通向社会人群的通道,做到和谐的统一。所以这里我就说到完美住宅的第三种境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在景观上有雪景配合,居住在其中,从窗里望去就能看到一幅美好的天然画图,视野舒适,一道千年形成的雪景线,赏心悦目。而大门口停泊着渡远之舟,显示了与外界的息息相关,既可取其动,又可取其静。虽然不如“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诗)那么纵横恣肆的大景象,却更宜于居住,并且从诗面上能看出如此居住地,窗在后靠山,门在前迎江,负阴抱阳,极有气势。进可自成一统,出可远足,融入社会。不论古今,得此佳处,夫复何求?
    完美的住宅必须有强力物质的支撑,以构成自身与自然与他人的屏障,营造自我的空间所在。又必须有精神的背景附着,以解释其作为包容滋养人体的载体的缘由。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我想,如果能够细意考量这三种境界,读者您可能会发现你的栖居之处也蕴藏着极大的诗意和宝藏。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