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城市压力加大 专家呼吁大力发展紧凑型新城镇

发表于2005-10-01
在近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人居环境高峰论坛上,专家呼吁,大力发展紧凑型新城镇。

据悉,197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8.96%,到2004年已达39.6%;城市数量更是从1979年的216个发展到1997年的668个,20年间增长了3倍。我国城市化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我国城市发展还存在着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规划及管理水平较低、生态压力加大等问题。
发表于2005-10-01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开彦说,当前,中国多数城市都像大工地,用地不断扩张,而中小城镇人均占地面积更是超过大城市近一倍。很多中小城市在规划阶段均未对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大规模的盲目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现阶段,建立紧凑新城镇发展机制尤为迫切。
发表于2005-10-01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表示赞同。他说,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有较高的城市化率,我国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人口产业的极度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必须走集中型城市化之路。


牛凤瑞说,所谓集中型城市化,就是要实现城市规模结构的集中化、城市布局的集群化和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即规划界所说的紧凑型城市。与此同时,还应实现城市功能区和单体建筑物的紧凑型规划布局和设计建设,进而达到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他表示,建设紧凑型城市就是建设节约型城市,根本目的是提高城市资源配置效率。
发表于2005-10-01
开彦告诉记者,在欧洲广泛流行的紧缩型城市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我们提出的紧凑新城镇发展模式,则是结合中国短期内大规模开发建设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城市规划与发展对策。


他介绍说,“紧凑新城镇”概念应包含“紧凑”和“新城镇”两部分。“紧凑”包括城市形态的紧凑,以及以步行非机动车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还包括紧凑之中完善的城市功能和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等。“新城镇”内涵则既包含大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开发、更新和规模住区建设,也包含以产业发展带动的小城镇社区化建设以及对现有的城市各类开发区的城市功能改造。
发表于2005-10-01
对于如何发展紧凑新城镇,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涌彬和开彦一致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坚持走紧凑型城市化道路,让城市保持一定的密度,避免“郊区化”现象。因为只有保持合理的密度,才能高效建设和使用城市基础设施,节约土地和维护生态平衡,从而真正达到节能的效果。
发表于2005-10-01
其次,大城市与超大城市要有合理的空间结构。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都应采取有机疏散的发展模式,而不能“摊大饼”;要强调土地使用功能的适当混合。居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应尽可能接近,避免再出现工作与居住明显分区的现象。


再次,要推广节能的新理念。在城市发展中,应将生态型城市的理念包含进去,促使走上循环经济的道路,即利用最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最后,要实行最严格的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只有这这样,土地利用才能合理,也才可达到合理的能源消耗。
发表于2005-10-01
避免“郊区化”现象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