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专家揭秘家装行业消费七大陷阱

发表于2008-06-25
 目前,装修消费进入高峰期。日前,辽宁省消费者协会联合辽宁省家具协会家居装饰委员会发布消费警示,揭开了家装行业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分别是:

广告误导。

一些家装公司利用虚假广告,夸大其词,如在广告中使用“××协会会员”、“某百强企业”、“诚信单位 ”、“无投诉单位”等虚假或过期荣誉称号误导消费者。

建议:认真审核其各种荣誉及认证,必要时可向发证单位验证其真伪。

合同蒙骗。

一些家装公司自制不平等格式合同或以大量专业术语模糊约定,如在合同中约定使用某品牌油漆,却不约定油漆等级赚取差价。有的不法经营者误导消费者同时签两份内容不同的合同,谎称一份是正式合同,另一份是示范合同,结算时以于己有利的合同要求消费者支付费用。

建议:签订合同时,最好使用或借鉴工商机关制定的合同文本。合同中应详细签订施工工期、验收程序等,同时还应约定好违约金的赔付比例。

预算藏奸。

一些家装公司在报价上设置种种装修预算的陷阱,如把一个报价项目分为多个单项报价,每个小项价都不高,但整体却高出原报价一大截。

建议:邀请专业或有装修经验的人士协助审核预算表。

设计诱骗。

一些家装公司为制作出效果最佳的图纸,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如利用专业电脑软件修饰效果图上的灯光、色调,与自然条件下的实际效果常常相去甚远。

建议:消费者在观看家装公司的室内设计平面图、立体图和效果图时,应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轻易当场拍板、订合同、付钱。

监理白搭。

请专业监理参与家庭装修,消费者要付出费用。一些家装公司便借机推荐免费监理,实际上是该公司的人员,监理费已经打入装修成本,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而工程质量却无人保证。

建议:尽量不接受家装公司推荐的免费监理,自己聘请监理人员。如果难以拒绝免费监理,最好在预算后接受,避免监理费用被打在预算里。

材料调包。

有的公司建议消费者采用新材料、绿色产品、环保材料。这些新材料一则价格较高,二则几乎都有相应的低档替代品,或替代品和正品两者差价过大。消费者选择环保绿色家装产品后,很可能在装修过程中被调包,结果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超标。

建议:拿到预算单后,先对主要的基础材料,如电线、管道、铝塑板、木工乳胶漆等进行市场了解,包括产品商标、等级、环保指标、防火性能、合格检验证书等,要看价格是否与预算单上相符。

选购回扣。

为牟取利益,有的设计师通常对消费者说,“你不用×××的材料,出了问题我们不负责任”。其实,他是为了从销售商处拿回扣。有的装修人员热情协助消费者购买材料,或陪同购买。在建材市场,销售商一眼就能看出彼此,消费者还没问好价,销售商和装修人员已心领神会,消费者刚把材料拖走,装修人员回扣已进口袋。

建议:选购材料时,应对提出“必须用×××”建议的装修公司留心,买建材要货比三家,熟知市场价格,做到心中有数。 王文郁

发表于2009-01-20
我来顶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