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蕙庭花园上沈阳晚报了

发表于2010-11-20
新增“非诚勿扰”版面帮单身男女找对象
卖电梯小伙办报成“社区达人”

      



《80后小伙办了张社区报》接续

本报11月4日A6版《80后小伙办了张社区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一周内,办报主创人张博“火”了。在蕙庭小区,张博俨然成了明星人物、还有读者致电本报要求收藏张博的社区报。如今,第二期社区报已经问世,毫无办报经验的80后小伙该如何走下去?社区报未来还将面临哪些考验?

“这星期,走在小区院里,邻居们都纷纷和我打招呼。小区QQ群里反响也十分热烈,议论的焦点就是这张‘社区报’,有鼓励、有建议、还有主动爆料提供新闻线索的。很多邻居还邀请我去家里做客,他们的热情是我最大的动力。”张博笑着说。

原本是一个人在战斗,如今队伍扩大到了4人。“4个人都是80后,都有各自相对稳定的工作,只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不求任何报酬。大家分工明确,有排版的、校对的、印刷的……这不,人手多了,第二期报纸又增加了一个版。”畅想社区报未来的前景,张博乐观地表示:“如果有一天,它若成为小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到周一大家就期待看它,我就算成功了。别看现在只有一张A4纸那么大,将来有可能会变成8开、16开,甚至还可以按报纸形式印刷也说不定呢。”

只要进入蕙庭小区就会看到,门口张贴板上“蕙庭周报”第一期以及本报相关报道被放在最明显的位置。“一位居民看到报纸后找到我,希望能再补印一份第一期给他,他想一直收藏下去。”如果说办报初期,张博心理还不是特别有底的话,那么在第二期问世后,用“底气十足”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过分。张博说,“第一期试印180份后,有100余人以发短信形式预约第二期,再加上QQ群里和熟人口头预定的,第二期印刷量翻了一倍。”

平凡人也能成为

新闻主角

印刷量翻倍意味着投入也要跟着翻倍。张博说,“因为是自发形成的团队,所以采写、编辑和投递还都不需要费用,目前唯一需投入的是印刷费,第二期350份报纸,印刷费近600元。”

“一个普通人,也许一辈子不会被关注,可在社区报上,没准哪天你的名字就会变成铅字赫然于纸上。”美国社区报界内流行一种说法即:奥巴马的白宫招待会一般不会成为社区报的头条,但如果某位社区居民幸运地得到邀请,当然最好的话还有配文照片,一定可以成为当地社区报的头条。在第二期报纸上记者看到,“本周福星:11号楼××先生 生日快乐。”张博说:“像这样简单几个字,很温馨的一句祝福,想在沈阳晚报刊登可不容易,可在我的社区报上,小区里每户家庭里发生的喜事,是一定必报的栏目,而且很受欢迎。”

除此之外,“非诚勿扰”刊登单身男女个人信息,为小区没有伴侣的青年提供相亲平台;“眼疾手快”每期先订阅报纸的前三名住户获得餐劵、代金劵等礼品;“好摄之徒”刊登小区足球队员比赛照片……“别的小区,住户和物业经常产生矛盾,可社区报的出现,让我们小区的住户和物业特别融洽。”张博今年三月份在小区购房,也是因为“办报”与对门的小李相识。小李说:“门对门住了大半年都不认识,可有了这个平台,现在不仅成了哥儿们,还成了社区报主创中的一分子了。”

未来收入

靠“广告”和活动

在第二期报纸上有这样一个栏目名为“理财有道”,让人不禁质疑,报纸今后是否会朝着广告、商业方向发展?张博解释说,“这篇文章虽类似于广告,却是以软文形式出现,名为‘广告’实际上是免费为同小区一位业主刊登的,只希望对做理财或证劵的家庭有所帮助。”

至于是否永久免费发放,张博说:“从办报那天起就没打算过对业主收费。如果将来需求量大,报纸真的要向盈利方向发展,也愿意去尝试。但还是会以小区周边商家为主,不会做那种看一眼就扔掉、毫无用处的虚假信息。因为许多业主曾提出,希望小区能搞团购、外卖、旅游这样的活动。”

业主的支持让张博越发觉得“社区报”是可以当作一项事业去经营的。张博目前就职于外企,主做电梯销售工作且颇具经济头脑。虽把办报当成副业,却依旧嗅出了其中的商机。张博说,“我目前正在自学研究有关社区报的一些法律内容和经验,有可能的话,将来可以成立一个团队,甚至招聘一些新毕业的大学生,给他们提供创业平台。”

对于报纸前景,张博说,“自己是学贸易出身,虽是办报的门外汉,却时刻记着一个宗旨:以公正、客观、不站在任何人的立场去看待每件事。”

本报记者 李佳怡

第一份报纸问世后,张博在小区里“火”了。接连不断的订阅电话,让张博兴奋不已,“邻居们纷纷留言、致电,有提意见的、有自告奋勇想帮忙投递的、甚至有学新闻专业的问,是否需要编辑的……”很多人自报家门号,希望得到下一期的报纸,这是对我付出的一种肯定啊。

有人问我,这样做能坚持多久。张博回答:“只要有人看,我就一直做下去。”对于未来报纸的发展,张博似乎很有信心“在邻居们的建议下,我会逐渐加入笑话专栏、有奖猜谜、甚至交友、征婚……”

本报记者 李佳怡

实习生 赵硕 李双琦摄

80后小伙办了张“社区报”

创刊号发行180份,订阅的还不少

仅靠一个人编排出来的报纸,您见过吗?市民刘先生爆料:今天拿报纸的时候,看见信箱里夹带着一份关于我家小区的报纸,办报人就一个,反响还挺好。昨日,记者见到了《惠庭周报》的独立创始人,于洪区白山路惠庭花园的居民张博。

张博是个80后,从事电梯销售,平日里总和小区里的同龄人在QQ群里“侃足球”。“有一次,一位46岁的大哥想加入我们,但苦于不会上网,就是从那时起‘办报纸’的念头渐渐萌生。”某次饭局,张博把这个想法和朋友说了,谁承想朋友先是一愣,随后便哈哈大笑起来。什么?办报纸?真是天方夜谭啊,在朋友的质疑声中,张博开始默默筹划,心想“大不了自己一个人做。”

在11月1日报纸第一期,记者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多希望‘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我们小区实现,更希望在一方有难的时候,我们的邻居们八方支援……”说起办报宗旨,张博说:“虽然报纸刚刚办了第一期,只有一个版,但只要里面有一条新闻是邻居们需要的,我觉得,就值!”

为啥办报?

第一次印刷,张博犹豫了。“小区一共有1100户,即使刨去未入住的,也至少需要800份,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想来想去,张博决定先印180份,看看效果再说。

哪些人能得到这份报纸呢?张博说:“我们小区报箱都在一楼,订报纸的家庭说明肯定有人,而且也喜欢阅读;其次,有老人的家庭也在我发放的范围内,因为老人不会上网,像是报纸上有关“老年人办地铁卡”“小区供暖维修热线”“小区物业电话”这样的新闻,对于他们来说就很有用;除此之外,很多人看见是和小区有关的东西,还会主动索取呢。”

订阅的人不少

坚信小区报纸 能一直火下去

发表于2010-11-20
http://epaper.syd.com.cn/sywb/html/2010-11/17/content_642822.htm电子版网址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