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碧水源云南BT大单拖延 长期应收账款超16亿元

发表于2013-08-06

2010年4月21日上市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碧水源”,300070.SZ),首日收盘就创造了151.8元的高价,而近期也有媒体报道称,该公司是基金累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最高的创业板重仓股,可想而知其备受资本市场的宠爱。

发表于2013-08-06

碧水源参与了国内多个政府性的污水处理项目,且其通过与地方城投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快速切入了各地污水及水务业务。

发表于2013-08-06

但是《第一财经日报》获知,由于其参与的政府污水BT项目需要大量垫款,政府随后分期付款,因而该公司的现金流较紧张,应收款也大幅提升。目前,其云南的11亿污水处理项目就并没有按期施工完毕,这也意味着此项目对碧水源的资金占用还将持续。

发表于2013-08-06

BT模式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事实上,碧水源登陆创业板并成功上市,并非凭借类似云南BT那样的污水处理大单。其号称拥有的大型膜生物反应器组器系统(下称“MBR”)技术,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筹码,为其开拓国内正迅猛发展的水务市场蓝海创造了先发优势。欧洲50%以上污水处理都使用该技术,而中国使用该技术的市场份额不足1%,但市场需求却呈现50%以上的增速。

发表于2013-08-06

但是,随后碧水源MBR技术被提及的次数减少,反而其新的商业模式更加引人注目。

2011年5月的一则公告,是碧水源产业模式转型的信号。当天其宣布砸下6亿元(比上市的计划募资额还多),与云南省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云南水务产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云南水务公司”),希望借助该平台承建、改造云南当地的多个污水处理厂。碧水源预计,合资公司成立的1~3年,分别会实现4.1亿~14.8亿元的收入,利润会在3年内达到2.5亿元。这显然对投资者有吸引力——2010年碧水源的总收入不过5亿元。这家成立时间极短的合资公司在短短两年多里在建及运营的项目有40多个,遍及云南省内15个地州,2012年年底实现3.3亿营收、净利润1.54亿元。

发表于2013-08-06

云南合资企业成立后的1个月,碧水源就获得了11亿元的滇池BT项目大单。

长江证券一位分析师就曾分析,早前碧水源就已在滇池拿到几个小项目,但获得大单说明其在市政关系的投入上逐步进入收获期。而据该公司招股书,2010年上市前,碧水源最大的BT项目不过3000万元。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