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转帖:关于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购房故事

发表于2008-10-07
 中国老太和美国老太谁笑到最后

   在笔者十几岁的时候,就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话说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到了临死前才攒够了买新房的钱,才住上了新房,而美国老太太则先贷款,住进了新房,到死贷款也还完了,她也因此住了一辈子的新房。这个经济故事的寓意很明显,称赞美国老太太的消费行为,嘲笑中国老太太的不识时务,是啊,同样的收入,美国老太太相对于中国老太太来说,多会做人啊,多会懂得享受生活啊。在同样的环境下,只不过是稍稍改变了消费模式,美国老太太就能提前住了一辈子的新房,而中国老太太却是固执己见,在临死前才圆了自己的住房梦,相对于现在的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的理念,中国老太太的攒钱消费理念真是太老土了。

发表于2008-10-07
 当初笔者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虽然也颇为羡慕美国老太太聪明睿智的消费行为,懂得充分利用别人的钱进行提早消费,可也许是中国人传统的保守理念的影响,总觉得美国老太太的这种超钱消费、高债消费的行为模式,不太符合笔者的胃口,因为其中蕴含的风险比较大,万一经济环境不好,或者是出现个天灾人祸,而出现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那房子岂不是会被银行强行收回拍卖,要是钱还是不够偿还贷款的话,恐怕银行要逼得笔者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了!
发表于2008-10-07
 因此一事有一其利,难免会有其害,超前消费、高债消费模式虽然能够让人提早获得消费品,但是其中也蕴含了不容忽视的高风险因素。虽然美国老太太提早住进了新房,但是住的不安心,住的有些心惊胆颤,老是担心有个天灾人祸的什么,而中国老太太迟了点住进新房,但是却住的安安稳稳、舒舒服服,根本不会担心哪天会又有张银行的账单来催你还款。
发表于2008-10-07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大爆发和进一步蔓延,毫无疑问就是对美国老太太这种超前消费、高债务消费模式的总清算。所谓次级贷款,是指在美国向信用分数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的住房贷款。根据有关统计显示,2001年全美25%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给了那些像美国老太太一样的收入证明缺失的借款人,但2006年这个比例已升至45%。更令人惊愕的是,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美国消费文化和美国金融机构对超前消费、高债消费模式的鼓励和纵容,使得很多并没足够收入来偿还贷款的低收入人士,也可以通过次级贷款而购买住房,结果使得美国的次贷危机越吹越大,越演越烈,而华尔街的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更加使得次级贷债务被全球的金融机构大量增持,这也就是意味全球的金融资本都被吸引到美国次贷泡沫的创造过程中,全球投机资金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国次贷泡沫被吹的更加庞大了。现在没有人能够准确估计出次贷市场以及其金融衍生品究竟涉及到多大规模的资金量,因为它涉及了太多数量的投行、基金公司和银行机构等等,不过有专业人士保守估算会有56万亿美元左右的规模。
发表于2008-10-07
 面对这样的金融灾难,美国老太太终于哭了,因为不仅她的房子要被银行强行收回拍卖出去了,而且还要背负一身的债务要偿还,奋斗了一辈子,可是由于自己的贪婪,由于自己的超前消费,由于自己的高债消费,现在是自酿苦果,到了老年时候依旧是两手空空,一身债务,流离失所,可悲可叹。此时的中国老太太也终于笑了,笑得多么开心,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到了派上大用场的时候,房子价格直线下跌,看见美国老太太的房子拍卖价格只有原先的四分之一了,眼睛都笑眯了,下了决定,买了!这美国老太太的房子住的真是舒服啊,中国老太太心里暗自思量。到老年的时候,中国老太太不但舒舒服服、安安心心住上了新房,还因此攒下了一大笔的积蓄,老年日子过的是悠闲舒心。在这两位老太太的一哭一笑之中,我们不仅可以细细琢磨其中的经济学原理,而且也慢慢品尝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发人深思。不过,故事终归是故事,过去的故事是上集,现在上演下集了,也许现实中的情况正好相反也说不一定!即,中国老太太又哭了?美国老太太又笑了?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