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老房子穿衣戴帽 冬暖夏凉省能源[转]

发表于2009-07-09
建筑节能改造,其实就是给旧房子整体加做保温隔热材料,外窗更换双层中空玻璃,实施供热计量改造,应用可再生能源等,俗称:“穿衣、戴帽、练内功”。

2007年起,全省开始试点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去年起,太原市选取部分试点开始进行改造,目前,全省11个市均不同程度在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工程。

这些老房子究竟如何改头换面?改造前后相比会有怎样的区别?连日来,本报记者走进太原市首批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内进行探访。

发表于2009-07-09
现场走访

“穿”上五层衣,老房子冬暖夏凉

6月28日上午10时,位于太原市解放北路和涧河路交叉口的丰硕苑小区。

一进院门,一排排崭新的飘窗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几乎家家户户的阳台和窗户,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了一套塑钢窗户。“玻璃都是双层的,有保温隔热的作用。”朱女士住在该小区14号楼,说起改造,她非常兴奋:“楼顶盖上了保温矿棉板、外墙张贴了保温隔热板、暖气改成了分户计量式的……我们这栋楼是最先享受到改造实惠的。”

发表于2009-07-09
原来,去年7月,14号楼作为试点实施节能改造。住在2单元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节能改造前,就算暖气片热得烫手,室温也只在18℃左右,而改造后的这个采暖期只要开暖气,室温就在25℃以上。
发表于2009-07-09
随后,记者来到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张俊伟拿着一块看上去像塑料泡沫的板材告诉记者:“这叫挤塑板,外墙改造主要用的就是它。”据张经理介绍,墙体改造的工程量比较大,需要先把外墙清理干净,然后张贴2.5厘米厚的挤塑板。挤塑板外,还要挂一层无机网,并抹一层抗裂砂浆,打上腻子,再粉刷涂料,一共是五层“衣服”,为防止保温层被撞坏,一层以下还要加贴瓷砖。此外,楼道内墙,还要涂上一层保温砂浆。

记者注意到,小区内,每栋楼两侧都种着爬山虎,旁边都竖着一个大约1.5米左右的铁丝网。“这是方便植物攀爬的。”张俊伟告诉记者,这也是小区改造的一大特色,爬山虎顺着墙体攀爬,是典型的垂直绿化,可减少阳光直射,降低太阳辐射强度,同时也降低了建筑温度,空气湿度还可提高10-20%,这在炎热夏季有利于人们消除疲劳、增加舒适感。

发表于2009-07-09
机关办公楼,从里到外都节能

省粮食局的办公大楼,共9层,为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2008年10月份开始搬迁改造,今年5月底正式使用,是目前我省惟一一个完成建筑节能改造的机关办公楼。

走进新改造的办公楼,与外面的炙热天气相比,楼道里凉爽很多。记者敲开一间阳面办公室,丝毫没有感觉到热。这里的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吴星说:“经过外墙保温改造,夏天凉快多了,室内温度在27℃左右。”

发表于2009-07-09
在卫生间的洗手台前,记者将手伸向水龙头开关感应器时,水舒缓涌出,抽回手,水自然停流。省粮食局后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程秀清介绍,经过改造,楼内所有的灯具均使用了节能灯,原有的拉线开关也换成了声光控节能开关,而且用电采取分项计量。在地下室的配电箱前,记者看到,最中间有4个大开关,分别是空调、办公用电、楼内照明、电梯的计量控制开关。“这样就能知道哪项耗电量大,哪项耗电量少,并采取措施控制用电。”程秀清说。
发表于2009-07-09
在地下室和局办公室,记者看到,改造后新安装的暖气管上安装了热能计量表,每个办公室都有分室控制开关。“冬天供暖时,办公室可以自己调节温度,不会出现热得开窗户的情况,减少热能损耗。”

吴星介绍说,节能改造后,采暖费、电费、水费、维护费等费用每年可节约45万余元,减排粉尘0.525吨、二氧化硫3.75吨、二氧化碳319.50吨。同时,冬季平均室温提高到18℃以上,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发表于2009-07-09
用地下水供热供冷,节约资源成本还低

学府街与平阳路交叉口的汇都写字楼,是省城第一家使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供热、供冷的单位。近日,记者前往体验。

在该大楼地下室的空调总控房,记者看到,各种管道相互交错,没有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只有一台加压泵在默默工作。“白天是用电的高峰期,费用也较高,我们就避开它,利用晚上休息的时候转换能量,然后存放在专门的蓄能池里,所以白天只需要利用加压泵将能量输送出去就可以了。”设备负责人隆守惠介绍说:“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资源,也为公司降低了成本。”

发表于2009-07-09
那么,地下水中的能量是通过什么方式转换的呢?原来,在写字楼的外面打了9眼水井。供暖时,首先将12℃左右的地下水从水井提出,经过漩流除砂器将水中杂质过滤掉,然后进入主机中的蒸发器蒸发吸热。随后,被提取热量后的地下水通过回灌井(加压)送回地下,而提取出的蒸气则被输送到主机中的冷凝器,将蒸气转化为液态,然后输送到专门的蓄能池。“地下水源热泵就是通过井水跟空气交换热量,达到制冷制热的效果。”隆守惠说,采用地下水供暖后,冬季可以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一套水源热泵系统可以代替原来的锅炉加制冷机两套系统,且该设备全是远程自动调控。专门设置的节能分析系统,可以实时反馈设备的耗电量以及减少的燃煤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据测算,每节省1度电就相当于节省了0.4公斤的标准煤。
发表于2009-07-09
百姓感受

用了15年的电暖器“下岗了”

韩双信,今年75岁,在纺织苑小区居住已经30多年了。“因为是老房子,暖气管道年久失修,出现了堵塞,一到冬天,家里冷得就不能住。”提起近15年来的受冻经历,韩双信老人很是无奈:“家里温度基本保持在12℃左右,没办法就只能用电暖器,5个月的采暖期,少说也得一千四五百元的电费。”

去年,物业公司对采暖系统进行了改造。“原来的管道是自上而下的,往往是顶层住户最先受热,也相对比较暖和,然后越往下温度就越低。”物业公司经理王永强介绍:“现在,所有暖气管道由串联改并联,实现了供热平衡。”“去年冬天,家里特别暖和,温度都在20℃以上,早就准备好的电暖器也没派上用场。”韩双信老人高兴地说。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