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建筑50亿增资中海地产

发表于2010-03-31
有关人士还猜测,选择在央企地产业务“清退令”的敏感时期增资中海集团,也是中国建筑为接盘央企地产资产在做准备。

历经大半年,昨日(3月30日),中国建筑(601668,SH)终于实现了向全资子公司中海集团增资50亿港元的计划。

2010年开年的几个月内,两次变更募投项目,并将相关的大部分资金投向下属的地产公司,由此可见,中国建筑对其房地产业务未来前景极为看好。有关人士还猜测,选择在央企地产业务“清退令”的敏感时刻增资中海集团,也是中国建筑为接盘78家央企退出的部分地产资产在做准备。

几个月两次变更募投项目

中国建筑昨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关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募集资金项目的议案》,将终止刚果布(道路),山西宁静-镇城底、岚县地方铁路,湘潭两路一桥等3个募投项目,并缩减购置施工机械设备募投项目,以上项目涉及变更的募集资金为44.22亿元人民币。

据了解,这已经是中国建筑第二次改变募投项目,距离上一次改变仅相差不到三个月。

资料显示,2010年1月6日,中国建筑就发布公告声称将终止对山东龙烟铁路项目、宜宾港志诚作业区项目、石武客运专线项目55.5亿元的;同时将缩减潍坊康居花园住宅项目、长沙道路建设项目的募集资金使用金额,计12.96亿元;累计68.46亿元。

民族证券分析师徐永超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中国建筑改变募投项目也比较正常,因为在IPO到现在已近9个月,“有的项目不成熟、有的已经不需要,所以撤出来。”

记者发现,上述募投项目的变更基本只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项目实际使用金额相比预算要少,比如第一次变更时的潍坊康居花园住宅、长沙道路建设两个项目,以及第二次的刚果布(道路)项目等。

另一种就是项目变动不需要资金投入。如此次的山西宁静-镇城底、岚县地方铁路项目,中国建筑就表示,公司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4.12亿元用于该项目建设,“由于项目启动时间延后,且主要商务条件已发生变化,实际并未投入资金。”而且,该公司拟不再参与该项目。

地产高速发展成诱因

“在IPO募投项目中,有一些并非十分紧要的项目。”长年关注中国建筑的某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央企IPO的时候很常见。他认为,以这样的项目来募集资金其实是先“圈钱”,以备不时之需。

该分析师以为,此次中国建筑改变的项目中,刚果布(道路)项目及购置施工机械设备投入的资金额就有“做足”之嫌。

中国建筑的公告显示,刚果布(道路)项目原计划使用募集资金3.43亿元用于补充该项目施工承包所需的流动资金,而“由于目前该项目预付款充足,工程进度款支付较及时,且机械设备采购成本降低,无需公司继续投入资金。”

而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拟使用募集资金70亿元购置施工机械设备,由于该公司前期通过租赁(或融资租赁)方式解决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其最终募集资金额度被降低到45亿元。

上述分析师表示,这些资金在IPO时,原本就是当作流动资金被“寄存”在一些项目上,因此一旦还有重点项目需要追加,就可以通过改变募投项目很快实现。

下属地产业务的高速发展,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激活这些流动资金的关键因素。上述分析师认为,相比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房地产业务对中国建筑有更大的吸引力。

有关资料显示,房地产业务方面,中国建筑在2009年1至12月共计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69亿元,销售总面积达到5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分别为77.2%和84.1%,年增速则处于中国建筑各项业务之首。

为接盘做准备?

其实,早在去年7月份,中国建筑董事长孙文杰就曾表示集团在上市后将加大房地产业务的投入力度。之后,他又明确指出,将把房地产业务在中国建筑中所占比例由10%提高到20%。

在上述两次募集项目变更中,除了补充集团自身的流动性外,大部分资金则投向了中国建筑下属的地产业务。

第一次变更时,就投入15亿元给西安开元壹号房地产开发项目,昨日的变更则将44.22亿元 (50亿港元)全部投向中国建筑的全资子公司中海集团,以将其注册资本金增加到56亿港元。

徐永超表示,投向中海集团,主要是为了偿还债务。截至2009年6月末,中海集团本部资产总额为139.5亿港元,负债总额为112.0亿港元。而且母公司的注资对于2010年要高速发展的中海地产来说十分重要。

资料显示,2009年年底,中海地产在内地20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共拥有土地储备3055万平方米,实际拥有权益约为2701万平方米。该公司主席孔庆平本月就表示,2010年中海地产的销售目标为上升20%到500亿元,销售面积480万平方米。如此巨大的规模,也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早在2009年9月,上述50亿港元增资一事就已经通过了中国建筑董事会的同意。为何半年之后才开始进行?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建筑董秘孟庆禹的说法是,由于涉及到资产投向中海集团,所以方案必须申报商务部、外汇局多个部门批准,“我们到现在才拿到国家的一整套批文”。

有业内人士认为,相比现在,去年的中海地产资金量充足。而选择在当前国资委对78家央企颁布 “清退令”这一敏感时期注资,中国建筑更想表达进一步做大地产业务乃至接盘央企地产资产的意愿。

针对这一观点,当记者询问孟庆禹时,他拒绝对此发表任何看法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