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沈楼市金九变"铜九"成色打折 供过于求成主题

发表于2011-10-18
创历史新高的供应量,比去年同期下滑近两成的成交量,沈阳楼市9月交出一份与往年不同的答卷。而业内部分人士更是戏称,“金九”明显成色不足,只能算是“铜九”。

   来自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沈阳商品住宅供应量达318.97万平方米,环比上升80.1%,同比上升75.9%;成交面积130.7万平,环比上升3.5%,同比去年9月则下跌16.7%。

成交量低于市场预期

9月是楼市的传统热销季,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研究机构,都会对这个月楼市的市场交易给予高度关注,而对于在这个时期上市的楼盘来说,更是一年业绩所托的时期。

今年1月以来,沈阳楼市商品房月成交均超过100万平方米,商品住宅也只有少数月份成交低于百万平方米,书写了一个沈阳楼市“淡季不淡”“没有淡季”的神话。 9月,沈阳商品房成交继续延续了超百万平方米的成绩。

“但对于热销期来说,9月148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成交量的确少了些,甚至不及8月份多,同比和环比都下跌,而且是在362万平方米供应量的背景下,真算不上‘金九银十’,也就符合‘铜九’的样子。”香港联祥市场研究总监何祥俊说。

期望之月,不理想的业绩同样引起业内惊讶。某地产公司副总裁在自己微博上提前发布一条信息:“沈阳房地产从9月初到目前,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6.5%,供应量同比增加了35%。 ”

这条原本没有个人评价的微博被转发,并引发市场是否会走向2008年那样的猜想。这位地产人士在微博中感叹,“2008是政策、银行支持,消费者信心不足,而如今政策、银行都不支持,消费者信心逐渐不足”。

对于十月的市场,何祥俊表示恐难乐观,他认为9月的市场变化会促使不少准备在10月开盘推新项目的开发商调整战略,如果10月成交量继续下滑,以换成交量的情况同样可能出现。

供求关系的微妙变化

供求比往往也是反映市场冷暖的一个指标,9月沈阳创历史新高的供应量,直接拉低了供求关系比。

从今年1月起,沈阳楼市大部分月份的供求比基本在1:1上下徘徊,这也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供求关系。而在“限购”前夜的2月,沈阳楼市更是创下了1:4.5供不应求的盛景,但9月沈阳商品房市场供求比下滑至1:0.4,供过于求显然是这个月的主题。

一位本地地产研究人士表示,九十月是北方楼市的主销季节,开发商习惯在这段时间加推和新推产品,以争取销售业绩,但今年的市场环境较往年明显不同,前年和去年大量成交土地开发入市、国家调控政策的加紧,尤其是信贷紧缩,使今年的市场充满太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感”困扰着不少开发商,在房天下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一开发商向本报记者大倒苦水,现在沈阳的市场就是“饱的吃撑、饿的找不到食”,产品不错的名盘一天销售几亿甚至数十亿,而一些小盘售楼处却门庭冷落。

这位开发商说,尽管大家都知道沈阳的楼市是刚需为主,设计八九十平方米的功能性住宅好卖,而这部分产品常常又是单价较高的产品,如果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并营销成功,也同样考量着企业的智慧。

楼市主战场向城郊转移

“二环内,还可以在哪买新房?”正在看房的林燕,不时这样问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于她来说,在二环内买房意味着自己上班近、购物方便,尚没有购车计划的她总觉得住得太远不是自己要想的生活,但她选择的空间确实越来越有限。

统计显示,9月沈阳商品房供应二环至三环间占总供应量的56.8%,三环外占19.2%,而二环内仅占24%。

何祥俊说:“二环内土地供应有限,项目也接近饱和,在售项目也大都进入尾盘销售期,商品房的供应量更是逐年萎缩。而加上二环外不受限购政策之限,土地资源丰富,市场活跃度高,无论政策导向还是客观条件,都使沈阳楼市整体向外扩张。 ”

而从9月沈阳商品住宅成交区域上看,铁西和于洪分别以19%和17%的占比继续稳居前两位,区域成熟度高、发展进程快,正使其成为刚性需求的首选区,而浑南商品住宅成交占总交的13%,也保持不俗的业绩。

值得关注的是,商品房产正在受到资金的关注,9月沈阳商业房产供应量环比和同比都出现超过200%的增幅,而成交也同比上升达60.98%。不过,有分析人士称,由于商业房产的供不应求,导致目前价位偏高,或在今后一段时期随市场变化得到修正。

发表于2011-10-18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