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今日“世界艾滋病日” 全面预防遵循三原则

发表于2011-12-01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即对艾滋病实现零歧视、零新发病例、零死亡),“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就今年的艾滋病主题,记者走访了天津市艾滋病定点治疗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感染二科艾滋病的有关专家和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程绍辉。他们分别介绍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专家介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包括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其次是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包括静脉吸毒共用针具;第三是母婴传播,包括怀孕、分娩和哺乳。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方法如下: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及时治疗性病。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穿耳、文身等,都有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可能。
3.预防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怀孕、生育问题应向专科医生咨询。孕、产妇在孕期或分娩前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HIV阳性的母亲采用人工喂养新生儿, 可减少母婴传播艾滋病毒的几率。
4.遵循三原则
原则一,青少年只有掌握了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知识,学会调节性冲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才能避免轻率进行危险的性活动,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原则二,对不能禁欲的人,要做到夫妻双方或有性伙伴关系的双方相互忠诚。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是性病、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性活动中接触的人越多,患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原则三,正确使用安全套也可以降低患艾滋病的几率。
专家介绍,艾滋病患者应做好如下家庭预防措施:
1.与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应采取安全措施。
2.夫妻间性生活应该使用安全套。
3.及时消毒处理被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品。
4.患者内衣应分开洗涤,接触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日常生活中接触艾滋病患者不会感染艾滋病,因此须注意从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进行预防,不必盲目恐惧艾滋病。如有艾滋病的常见症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诊治。由于艾滋病的潜伏期长,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更愿意在家里生活,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进行,与家人一起对抗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家属应认识到家庭关怀和护理的重要性,学习掌握关怀和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必要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发表于2011-12-01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