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沈阳三口之家的厕所生活:大房子的承诺从没忘

发表于2012-03-14

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六年,“在这里,我娶了媳妇,还生了大胖儿子。 ”曾令军笑着说。

擦好最后一双鞋,晚上7时,曾令军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他很快收拾好工具,这个时候他最想赶快回到他的小家——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卫生间,虽不起眼,但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儿子等着他回来。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很难想象在这繁华都市,有这样一家三口,他们生活在男厕所

“改造”而成的家里,并且依然自足地生活着。

鞋、钥匙、拉锁、钮扣……这间看上去更像是“杂物间”的小家,总共不足20平方米,一进门的左手边是原男厕的洗手池,现在既是水房、又是曾令军的工作间,里面堆满了鞋子、钥匙料、擦鞋机器和各种杂物。

墙上贴着写有修鞋、配钥匙的字样的宣传海报,“一室一厅”的房间还是33岁曾令军和妻子、儿子的卧室。早已习惯了的一家人,似乎忘了这原本是间男厕所。看电视时早已对旁边两个小便池视而不见,“床”头上大大的红喜字,让这个家看起来多了份喜庆。

六年前,曾令军租下了这个原本是旅社的男厕所,他把四个蹲位中间的两个隔板拆除,索性在蹲位的上面直接用长短不齐的木板搭成了

“双人床”,床下就是蹲位,偶尔楼下厕所返味时,曾令军就按一下冲水按钮去去味。

另外的两间蹲厕成了大衣柜,里面堆放着一家三口的衣物,曾令军两口子的婚纱照,水晶摆台却一直舍不得拿出来,曾令军说:“等以后有新家的时候再摆,现在拿出来容易被儿子摔坏了。”

很多人无法想像厕所里能住人吗?曾令军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六年,他笑称这里是他的“福地”。在这里,他娶了媳妇,还生了个健康、聪明的大胖儿子,他说: “能拥有这些,我知足啦!”

怕儿子摔坏婚纱照,平时都不敢把婚纱照拿到这里摆放,不过他还是很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当年的美照。

身揣50元来沈打拼

曾令军的老家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富江乡富民村,9岁时,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带着小他2岁的弟弟来到沈阳,父亲在村里的砖厂负责打更,带着曾令军在砖厂住,也免去了租房子的钱。

1999年,20岁的曾令军考上了黑龙江矿业学院,因为父亲实在承担不起每年近5000元的学费,曾令军的大学梦没有实现。

生活没有给予他更多,但曾令军却没有对生活失望,跟父亲商量后,他身揣50元钱来到沈阳打拼。

刚来沈阳,啥也不会,后来听说我弟弟给人修鞋、擦鞋,一天能挣个20多块钱,我就也跟着学,开始都不知道给人修鞋是先拿掌还是先拿鞋,笨手笨脚的,慢慢的就好了。 曾令军回忆说。为了省钱,有时一个馒头都能吃上两顿,曾令军想多攒点钱给父亲在老家盖间大瓦房,却未承想“屋漏偏逢连夜雨”。

2003年,曾令军的母亲身患红斑狼疮,他和弟弟积攒的几万块钱全部拿出来给母亲治病,兄弟俩到处寻医问药,也没能让病魔停止侵蚀母亲的身体,2004年,曾令军的母亲终因病重过世。

 

发表于2012-03-16
多悲催的社会
发表于2012-03-16
承诺制几个钱
发表于2012-04-05
两级分化,穷的更穷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