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当前楼市价格为何这么高 未来十年房地产何去何从

发表于2012-08-08
过去十年,房地产与房价是争论最多,骂声最大的。有人将房地产看作是中国政治经济的怪胎,这个怪胎由官商勾结而生,由吸食民血而养,这个怪胎必将把中国拉入十八层地狱。我们不作这些情绪上的争论,还是从头看起来,一步步分析原因、过程,再推导个未来十年的结论出来。不管最后对不对,也给自己找个乐子不是。

一、房地产开发流程分析

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开发是从香港学来的,具体是怎么动作的,我们来分析一下。

我们搭建一个小舞台,当中的主角有地方政府、开发商、购买者、银行四位。简单的流程是这样的,地方政府拆迁获得一块地并进行一级开发后(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拍卖,开发商竞标后买下,盖起楼出售,购买者从银行贷款买下。
发表于2012-08-08
假设这发生在一个二线城市(此间价格仅予参照,准不准大家自己判断),地方政府通过拆迁、征用等方式获得一块地,并进行一级开发(平整、路政等),这个过程中政府付出成本是比较低廉的,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暴力拆迁事件。以每平米单位计算,假设政府以5000元的楼面价卖给开发商(注意是楼面价,而不是土地价),开发商盖楼的成本一般是2000元每平,再以8000元的价格出售给购买者,假设购买者首付3000元,从银行贷款5000元买下房产。至此,一个过程结束。在这当中,看看各个角色的表演。

地方政府:拆迁征用、一级开发付出成本1000元,拍卖土地收入5000元,此外政府从房产交易中收取的税收费用还没有计算(一般是房价的2-3%),地方政府纯获利4000元。不过在香港,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大部分是要投入公房建设项目,在内地,只是最近才规定10%要用于廉租房建设。
发表于2012-08-08
银行:发放贷款5000,主要靠存贷款利差来获利。

看出来了吗,这场游戏中地方政府风险最小,赢利最大,怪不得地方政府如此热衷于土地拍卖。

二、当前楼市价格为何这么高

那么,推高楼价的黑手到底是谁呢。
地方政府?可以看出,最后楼价卖到8000元的高价,直接因素之一,就是地方政府将楼面价推高到5000元。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的行为,而是由手段主导的行为,因为其中最关键的土地要素,并没有市场化,而是由政府控制的。政府依靠强制力介入市场,一是控制土地价格,二是控制土地供应量,导致最终房屋销售价格扭曲,房屋价格脱离其经济真实面。因此,不少学者大骂政府,是政府一手导演了高房价。
发表于2012-08-08
开发商?商人当然追求利润,但是前面我们已经看见,开发商是通过竞标拍下土地的,这当中固然有权力与资本的串连,但相对来说(是近几年来更加规范),这是一个市场化相当充分的过程。现在网上都可以查得到,开发商拿地价是多少,出售价格是多少。前面说过,开发商的利润空间主要来自囤地,但囤地一是需要资金持有成本,二是加大风险,万一资金不能周转,那就危险了。因此,说开发商推高房价有些勉强。

团?温州团恶名远扬,山西煤老板更是大闹京城,境外资本也是蠢蠢欲动,所谓空转率,三年不交电费就是他们造成的。团固然可恶,但是他们怎么就热衷于子呢?一旦炒砸了,那可就血本无归,海南岛的烂尾楼还一直在原地矗立着呢。

丈母娘?我忘了是哪个王八蛋提出来的,在此我恭敬地问候这位的前十八代祖宗。丈母娘理论主要说的是普通老百姓,透支一生的积蓄,背负房奴的重担,悲壮的杀入楼市,用自己的血肉为庞大的楼市垫底。

上述四个方面,许多都做过详细而充分的表述,可惜这些都是问题的表象,它没有回答关键的问题,房价已经那么高,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是义无反顾的冲进去呢?透过表象看本质,我认为,决定房地产的核心因素只有两条:一是供给与需求;二是资本数量。
发表于2012-08-08
三、房地产的两个核心因素

我们来分析。一是供给与需求。从供应方面来说,中国土地就这么多,为确保合理的耕地面积,房地产土地供应数量只有这么多;从需求方面来说,每年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是年青人,他们受过,向往城市更好的生活、、医疗条件,向往城市开放的思想,就业的机会。无数来自农村的年青人必然梦想在城市拥有一个家,这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过程,在未来十年,需求大于供应的矛盾仍然是铁的现实。

二是资本数量。房地产业是一个资本高度集中的产业,从征地、拍地、拿地、建筑、出售,其中有天量的资金在运转,一旦离开资金的转动,房地产就会象自行车一样,立即倒下来。换句话说,就是要有钱,房地产才能运转。

目前在房地产业中的资金主要来处四个方面:银行贷款、个人储蓄、民间资本、境外热钱。尤其是民间资本与境外热钱,民间资本过度入市,必然导致制造业萎缩、产业空心化;境外资本更是1000%的投机资金,随时准备大捞一笔,然后外逃回窜。

楼市易产生泡沫,中外都是如此,当年日本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美国,香港、曼谷、莫斯科的楼市泡沫仍然历历在目。楼市泡沫看起来欣欣向荣,一片生机,但是是泡沫一旦破裂,必然导致银行坏帐,民众观望,楼市萧条,经济硬着陆,后果不堪设想。
发表于2012-08-08
四、政府的意图

中国是个政策市,由政府主导经济发展。那现在我们要分析一下,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态度是什么呢。当然,宣传的口号是大家都能住上房子。不过,我认为就两条:

一是楼市必须繁荣。房地产业必须繁荣,不能萧条。在未来十年,房地产仍是经济发展中最稳定、最可靠的增长力量,而且必将是经济的中流砥柱。中国城镇化道路不可逆转,房地产产业的发展也不可能停滞。在房地产业上游,是水泥、钢铁、运输等行业;在房地产下游,是电器、家具、装修;房地产本身又是消费又是,其间吸纳着大量的资金,大量的就业,必然是经济的主要引擎和增长点,成为推动GDP与解决就业的关键因素。楼市一旦萧条,就不是经济放缓的问题,而是硬着陆,会动摇国本哪。

二是泡沫必须遏制。可以有适当泡沫,但必须遏制。房地产有适当泡沫,就象温和的通货膨胀,好处甚至大于坏处。换一个角度来说,繁荣就会有泡沫,没泡沫怎么会有繁荣呢。但是绝对不允许过分吹大泡沫,这个道理很简单,就不用详细解释了。

简单说起来,政府是在走平衡钢丝,既要适度的繁荣,又要避免吹大泡沫,关键就是把握个度的问题。

好了,房地产问题的症节有了,调控的目标也有了,那么政府采取了哪些对策,效果怎么样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