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专家:避免成“鬼城”资源城市要转型

发表于2013-08-19

在17日的圆桌对话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发表了《城市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的主题演讲。

发表于2013-08-19

接受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采访时,李后强表示,川南四市均为老工业城市,面临转型升级问题,要做好产业选择、空间布局、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等。


发表于2013-08-19

国外样本 大城市及时选择替代产业

“130多年前,国外的一些城市就在进行转型升级。”在介绍国外的大城市转型升级的经验时,李后强列举了国外一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成功的城市经验,比如依托煤炭和钢铁的德国鲁尔区、老钢铁基地美国匹兹堡、煤炭和铁矿为主的法国洛林,以及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日本北九州等案例。


发表于2013-08-19

国外城市转型呈4大基本趋势,即创建生态城市,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文化城市,构建集约城市。国外城市经济转型的三种主要模式,即以芝加哥为典型的产业多元化模式,以伦敦为代表的产业升级替代模式,以新加坡为典型的产业高端化模式。“产业选好是关键,千万不能单一,比如川南的酒,尤其是宜宾,占比重太大,白酒市场受冲击后,对宜宾的影响就比较大。”


发表于2013-08-19

什么样的产业才更适合一座城市的可持续、科学发展?对四川的城市转型升级又有哪些建议?


对此,李后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要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观道路。“你制造一个大铁铊铊卖的钱多,还是制造一堆芯片的产值高?”


发表于2013-08-19

李后强提醒各城市的管理者,在发展产业时,不能简单地承接国外或国内转移过来的产业。“那都是别人不要的产业,我们干嘛还要把它当个宝呢?拿过来了,发展不了几年,它污染了我们的环境后,我们又要抛弃它。”

发表于2013-08-19

李后强说,每座城市应立足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紧跟《四川省工业“7+ 3”产业发展规划》(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以及新材料等潜力产业(简称“7+3”产业),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