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城镇化要重视营商环境建设

发表于2013-09-02

城镇化是经济结构的一种变化过程,其主要特征是人口和劳动力从乡村向城镇转移和集聚。但是很显然,人口转移和集聚并非城镇化唯一的特征,在一个自然的健康的城镇化过程中,必然会伴随有产业的集聚和市场分工的细化。

发表于2013-09-02

从人类的经济社会历史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历史来看,城市之所以兴起并成为人们主要的生产生活之地,在于人口的集聚一方面导致需求的汇集,另一方面也使得分工和专业化更加细致,生产率得以极大地提高。


发表于2013-09-02

当代中国的城镇化之路,始于从农村到城市的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之初的农村经济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效率,释放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进入沿海的城市,为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红利。

发表于2013-09-02

沿海地区则借助进入世界市场和全球分工体系的地理之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快速吸引大量外资,而走上经济高速发展道路。

发表于2013-09-02

随着发展进程中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动态变迁,比如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本要素逐渐丰裕,大城市日益变得拥挤,中国城镇化的重心正在从沿海转向腹地,从中心城市转向二三线中小城市和卫星城镇。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今天,经济发展面临着长远的挑战,城镇化被视为新的增长引擎。

发表于2013-09-02

不过,城镇化的教训也日益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将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镇人口和地盘的扩张,结果城镇化变成了“房地产造城+产业空心化”。这样的城镇,新的地产迅速崛起了,但却无法聚集人气和投资。近年来关于“鬼城、空城”等报道不绝于耳,显示这一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发表于2013-09-02

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地区,乃至城市,经济的活力都源于精细的分工和频繁的交易。没有产业支撑城市,不会有发达的分工与交易,就只会死气沉沉,这是全球城镇化的历程早已证实的结论。


上一页|1|
/1页